1949年敌军师长率万人起义, 却拒绝出任司令员回村种田, 胡耀邦专门设宴送行
业务范围

你的位置:天辰娱乐 > 业务范围 >

1949年敌军师长率万人起义, 却拒绝出任司令员回村种田, 胡耀邦专门设宴送行

发布日期:2024-10-14 12:51    点击次数:95

抗战胜利不久,蒋介石就急不可耐地挑起了内战。然而,到了解放战争后期,国民党已然呈现出一派衰败之势。此时,众多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审时度势,做出了率部起义、弃暗投明的明智抉择。这些起义的国民党将领,多数在抗战时期为国家立下过赫赫战功。因此,起义投诚后,他们都受到了我党真诚的对待,不少人还被授予军衔,并委以重任。

在这些将领当中,有一位名叫田敬堂的国民党师长,率领万余人的队伍举行起义,时年 47 岁的他被党中央任命为某军区司令员,可他却婉拒了,而是选择回乡务农,胡耀邦还特地设宴为他送行。田敬堂于 1906 年出生在王明口镇田庄,家境贫寒至极,他的爷爷和父亲都是靠给地主放羊为生。到了上学的年纪,家里根本拿不出钱供他读书,所以小小年纪的田敬堂也只能协助父亲放羊。

给地主干活的日子苦不堪言,稍有差池就会遭到训斥和辱骂,而且所得工钱微薄,全家甚至连温饱都难以维系。有一回,母亲生病,田敬堂随父亲向地主家预支工钱给母亲看病,却招来一顿冷嘲热讽和辱骂。田敬堂内心深受伤害,自尊心严重受挫。他决心离家从军,一定要出人头地,让那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瞧瞧,于是不顾家人阻拦,毅然离家。

1924 年,田敬堂加入冯玉祥的西北军,成为一名小兵。由于他一心想出人头地,在部队又无靠山,一切只能依靠自己。他在部队忍辱负重,战斗时冲锋在前,英勇杀敌,最终凭借着一股拼命三郎的狠劲,立下众多战功,获得提拔。1937 年,抗日战争全面爆发,此时的田敬堂已为少校营长,他率领部队奉命赶赴娘子关迎击日军。

在此次战斗中,他协同其他部队一举歼灭日军 1500 多人,受到上级表彰,并获赠一块金表。此次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官兵的士气,坚定了官兵们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的决心。台儿庄战役爆发后,国民党的第三十军是主战部队,田敬堂在三十军中担任营长,他的营始终坚守在最为关键的前沿阵地。

战役战况极为惨烈,日军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,炮弹一发接一发,落地之处瞬间化为焦土,村庄瞬间被夷为平地,接着又被炸成大坑,中国军队伤亡惨重。台儿庄战役的总指挥李宗仁下令死守,坚决不许后退一步。前线士兵一批批补充上去,当时将士们都已做好随时牺牲的准备,所有人无所畏惧,拼命冲锋,凭借这种精神,一次次击退敌人的冲锋。

经过数日昼夜的连续激战,田敬堂已疲惫不堪,他的腿突然被敌人炮弹击中,鲜血直流,他仅让卫生员简单包扎,便再次投入战斗。他的部下见他失血过多,劝他下去休息,他却拒绝,说道:“只要还有一口气,就绝不离开战场。” 正是他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,令他的士兵既感动又钦佩,士气大振。田敬堂最终因失血过多晕倒,被士兵抬下阵地。

他的上司也被他的精神打动,对士兵说:“若中国军人都像田敬堂这样,日本鬼子怎敢如此猖狂?” 是啊,中国军队若多些像田敬堂这样的军人,日寇又怎会轻易侵入中国?台儿庄战役结束后,田敬堂晋升为上校团长。

田敬堂的晋升从没有依靠他人,都是凭借自身真本事一步步得来的。他性格耿直,对那些整日不干实事、只会阿谀奉承之人极为不屑,因而从不趋炎附势。对于田敬堂这种能力强又有个性之人,多数人对他钦佩有加,所以他与不少高级将领相处不错,都觉得他正直可信。但也有人在背后说他居功自傲、脾气差,可无论他人如何议论,他从不在乎,只顾做好自己的事。

抗战结束,蒋介石背信弃义,发动内战。高树勋是西北军的高级将领,对蒋介石的行径深感不耻,不愿陪他与共产党作战,于是毅然选择弃暗投明,率部起义。这令蒋介石暴跳如雷,他本就对西北军不太信任,高树勋起义后,他将众多军统特务安插进西北军,监视其一举一动。

高树勋与田敬堂一直关系融洽,二人性格相近,颇为投缘。高树勋起义后,心中仍挂念着好兄弟田敬堂,在他看来,跟随蒋介石这等不义之人,最终不会有好下场。所以他希望田敬堂早做打算,适时举旗起义,尽快站到人民这边。于是他给田敬堂写了一封信,却没想到信未被田敬堂收到,而是落入保密处特务手中。

这些特务见信是叛将高树勋劝田敬堂起义,岂肯善罢甘休。他们立刻将田敬堂抓捕,逼迫他交代准备起义的全部计划。此时的田敬堂有些茫然,他一无所知,交代什么呢?他与高树勋私交甚好,但自己并未看到那封信,不知发生何事,说他叛逃,纯属诬陷。特务头子见实在问不出什么,带人到田敬堂住处仔细搜查,也没找到能证明田敬堂叛变投降的证据。

虽未找到证据,但这特务头子不想错过邀功请赏的机会,仍关押着田敬堂不肯放人。此时田敬堂的部下不干了,团长平日对他们极好,他们对团长感情深厚,如今团长被关押许久,杳无音信,不知生死。他们整日议论纷纷,满心都是对团长的关切。副团长平日与田敬堂相处也很好,对此事义愤填膺,于是率领全团弟兄将机枪大炮架在保密处门口。

保密处的特务因为没有抓到田敬堂叛变的有力证据,见此阵势,要是不放人恐怕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,弄不好反而会促使他们投共。蒋介石得知后,权衡利弊,最后由高级将领田镇南和孙连仲作担保,才将田敬堂释放。田敬堂出狱后,被调离原部队,被安排到开封军官总队闲置。

1948 年,国民党部队已溃不成军,蒋介石无兵可用,想到了那些闲置的军官。于是田敬堂被重新启用,担任 127 军 310 师的少将师长。但蒋介石对他并不放心,在他的部队中安插了众多心腹眼线。田敬堂心中颇为不快,再看当时局势,觉得不能再执迷不悟为蒋介石当炮灰,于是有了投向光明的想法。1949 年初冬,127 军进驻南江,有一天政工处长陈丹亭来找他,二人边饮酒边聊天,起初东拉西扯,最后谈到部队当下的处境与未来的打算,二人意见竟不谋而合,都想到投奔共产党。

后来二人决定去做军长赵子立的工作,一同起义。他找借口请赵军长到师部吃饭,酒足饭饱后,谈及正题,没想到赵军长正为部队未来的出路发愁。田敬堂趁机说出自己的想法,赵军长极为赞同走起义之路,并让田敬堂赶紧安排,尽快与解放军取得联系。田敬堂让陈丹亭联系解放军,自己与赵军长抓紧做起义准备。

因部队中有不少蒋介石的心腹,所以暂未公布起义消息,而是在与解放军联系上后,设计让解放军将 127 军团团包围,如此可有效避免 127 军中的特务搞破坏。果不其然,在起义过程中,真有个团长率兵阻止起义。幸亏田敬堂早有防备,他亲自率部与解放军一同消灭了这股叛军。127 军全体官兵顺利起义,正式加入解放军队伍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党中央安排田敬堂进入西南军政大学学习,学习期满后,到解放军步兵学校任教。1953 年,党中央欲将他安排到更重要的领导岗位,任命他为某军区司令员,没想到他拒绝了。他表示国家太平,希望回家为父母尽孝,上级经研究同意了他的请求。

在他临行前一天,胡耀邦同志专门设宴为他送行。反复叮嘱田敬堂,回乡若遇困难可向他反映。田敬堂回乡后用国家给他的补贴购置了一块田地,整修了老家的房子,过上向往的田园生活。由于田敬堂在战争中负过伤,留下后遗症。随着年龄增长,难以适应田间劳作。但再苦再难,他都未曾透露自己的身份。他的妻子栗跃华实在无法忍受,向河南省民政厅去信,大致反映了田敬堂的现状。

领导当场表态,他不应受此待遇,并告知她情况很快会改变。恰逢三年困难时期,田敬堂和大多数人一样,过着食不果腹、衣不蔽体的生活,当时连发霉发苦的红薯干都吃不上,只能以树叶、树皮充饥。那时生产队的牲畜饿得东倒西歪,换了几任饲养员都未能改善状况,眼看牲畜就要饿死,众人束手无策。此时从未养过牲畜的田敬堂,主动请缨担任饲养员,在他的精心照料下,骨瘦如柴的牲畜竟逐渐肥壮起来,从此,昔日的将军成为了实实在在的牛倌,这一当就是七八年。

当地政府得知此情况后,为照顾他的身体,为他在县里安排了轻松的工作,让其安享晚年。后来在 1981 年,他当选为项城县第一届委员会副主席。1986 年,田敬堂因病离世,终年 80 岁。纵观田敬堂的一生,他聪慧且睿智,能精准判断时局走向,顺应形势走向光明。他的爱国发自肺腑,为赶走外敌,在战场奋勇杀敌,不惧牺牲。在解放战争时期,为避免同胞相残,毅然起义,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力量。解放后,他淡泊名利,不贪恋高官厚禄,甘愿做普通农民。他的这种精神,非常值得大家学习。



友情链接:

Powered by 天辰娱乐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